黄广鹏:成为中山首位特级技师
南方特写|黄广鹏:成为中山首位特级技师
“榜上有名!”
数日前的晚上,黄广鹏收到了同事发来的一条微信。那一刻,他才知道自己获评为中山首位特级技师,也是广东省第二批特级技师之一。
“没想到我能成为中山的‘第一个’!”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成长为享受正高级工程师待遇的特级技师,黄广鹏用了16年的时间。这16年,也是珠三角制造业迅速发展,中山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16年。
16年前,谁也想不到,做“电工”也能成为正高级工程师。
在中山,已经诞生了广东省首批乡村工匠烹饪专业正高级工程师、花卉种植工程师、广式腊味工程师……从厨房、田间、车间,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工程师。他们的命运轨迹,是技能人才冲破职业发展“天花板”的真实写照。
黄广鹏第一次接触电,是一次惊险的经历,让他至今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5岁那年,由于好奇心驱使,年幼的黄广鹏误触了电线发生触电,所幸的是并没有危及生命。这次经历,让黄广鹏产生了对电的敬畏感,但也在心里埋下了一个好奇的种子。
“为什么电有这么大的能量?”
他决定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从此与“电”结缘。
在学校的物理课上,他寻找关于电能的理论知识,还试图在家用风筝和铜丝,验证避雷针的原理。为了增加更多实操的经验,他甚至拆解了家中的复读机,研究其中的奥秘。
由于沉迷电学理论,黄广鹏的物理成绩十分优秀。高中毕业后,黄广鹏毫不犹豫地选择就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
毕业后,一心怀着对机电的热爱,黄广鹏从湖北来到了珠三角的东莞,进入了电子行业的一家台资企业。
“当时,国内电子行业的自动化程度普遍不高。但这家企业引入了日本最新的自动化技术。”
在这里,黄广鹏接触了大量自动化设备的日常运行和维修工作,上了“自动化”的启蒙课。
在台资企业工作两年后,黄广鹏明显感受到,自己已经触碰到了发展的“天花板”。“企业的技术已经很成熟,没有太多向上的空间。”
彼时,他发现国内从事电视生产的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公司”)正在招聘。当时,长虹公司的液晶模组生产线领域仍属于一片空白,黄广鹏敏感地意识到,自己找到了可以施展拳脚的地方。
2010年,黄广鹏进入长虹公司,成为一名LCM设备工程师,负责模组制造厂务及生产线设备的技术管控。
在维护生产线的过程中,黄广鹏发现,老生产线的感应开关难以显示故障,影响了设备的信号采集工作,最终导致生产线无法正常运行。“这对我们的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而全面排查设备故障的难度又非常高。”
于是,黄广鹏牵头连接生产线的PLC,实现在PLC程序模拟面板上自动查找故障。“以前都是靠经验排查,现在故障在面板上一目了然!”
但很快生产线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在工业4.0背景下,引入自动化产线是必然的。但产品需要不断更新迭代,产线的自动化程序又是固定的,如果需要生产新产品,岂不是需要更换整条产线?
不升级自动化,迟早要落后。但升级之后,产线更替的成本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了黄广鹏心中的一根“刺”。
黄广鹏决定发挥自己擅长PLC编程技术及模块通讯的优势,探索满足装配自动化生产线变化需求的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黄广鹏参与“长虹模组智能生产工厂”项目,负责自动化生产线的规划建设。经过多次尝试,他带领团队成员开创了模块化程序结构及通信协议架构。
这相当于把整体的生产线,拆解成了一块块“拼图”,每个独立模块配备自动化程序,再借助通讯协议架构,将整个生产线有机联系到一起。
当产线产品发生变更时,工厂能够根据产品需要,对独立模块进行调整,快速恢复生产线运行。升级之后,产线人工成本大幅降低,在2020年取得近2000万的新增利润。
在长虹,黄广鹏先后接触了生产线维护、变电站运维、暖通及给排水技术以及环保工作。“这让我成了一个技术‘多面手’,接触不同的产品版块,拓宽对产品深度的理解,对技能人才的成长至关重要。”
无论是从知识领域,还是技术突破层面而言,黄广鹏都在这里找到了向上的空间。
2016年,30岁的黄广鹏评上了高级技师。当时,我国技术工人职业发展评价主要是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五级制”。黄广鹏已是“五级制”中的最高等级。
此后的7年时间里,黄广鹏已经“升无可升”。他似乎又一次触碰到了职业的“天花板”。“其实高级技师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在这之前,已经没有上升通道,可以让我们继续往上走。高级技师就已经到顶了。”
而对大部分工人来说,这就是技能评价等级的尽头,尽管离退休还有多年,但却早早摸到了发展的“天花板”,导致不少人评上高级技师后陆续转向管理岗位,造成一线技能人才的流失。
终于,事情在去年迎来了转机。
2022年4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在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基础上,往下补设学徒工,往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延伸和发展为“新八级工”制度。
从“老八级工”制度,到“五级”技能等级,再到如今的“新八级工”制度,变化的不仅是数字,更是技能等级评价体系与标准,是技能人才打破“升无可升”困境的历史性一刻。
在中山,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等级认定,无数如同黄广鹏一样的技能人才享受了入户、子女积分入学、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福利。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得以与这座城市同成长、共发展,融入中山、扎根中山。
得知自己成为中山首个特级技师的那天晚上,黄广鹏激动得差点睡不着觉。“没想到自己能够获得这么大的荣誉!但对我而言,获评特级技师,不是依靠这个荣誉去享受什么,而是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苏芷妍
【摄影】卢子衡
【海报/制图】朱晓宇
【通讯员】吴森豪廖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