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印象|学成归来,反哺母校
二师印象|学成归来,反哺母校
作者:陈欣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04级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毕业生,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物理系担任专任教师。
算起来今年是我与二师相识的第20年,时光回到2004年,二师还不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而是湖北教育学院。刚刚18岁的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来到了我们的大学,我们是学校搬到新校区的第一批本科生,大家心中带着憧憬。但是,来到校园中,现实环境不免让我们有些小小失望,因为校园条件真的有些简陋。不过这一点小小失望转瞬即逝,开始上课以后,我惊喜地发现这里的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尤其还是在讲授高等数学、量子力学这样的高难度课程,讲课水平绝不输给985大学教授,这让我对大学学习充满了信心。可是硬件条件的不足还是对理工科专业知识学习的影响还是难以忽略,比如,物理实验仪器设备都还在阅马场老校区,因为设备体积大、重量重、仪器精密,难以运输搬动,所以我们每次做实验需要由老师带领坐校车前往老校区完成,对于需要大量实验的理工科,这确实很不方便。
2006年,暑假过后回到学校,我们惊喜地发现学校的校园面积扩大了,学校有了实验中心教学楼、西区学生宿舍、西区大食堂等,原本我们物理学专业只有一层楼的教学空间,现在扩大到一栋实验楼,实验仪器也在慢慢购置和完善,再也不用坐校车前往阅马场校区做实验了。
2007年,学校改制成功,我们由湖北教育学院升级成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校名的更改也意味着学校成为了全日制本科大学,可以授予学士学位。
2008年,我们第一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拿到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授予的学士学位,我也顺利考入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入校后我很快发现我与华师毕业的本科生的差距,他们实验动手能力比我强太多,因为在本科期间,他们有着优良的实验室环境,可以随时在实验室学习以及操作,这一点我在本科期间是没有的。认识到自己的差距,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摸索学习,将自己的短板补起来,这也让我意识到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实验能力是及其重要的。硕士毕业后,我申请到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全额奖学金,赴澳洲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澳大利亚工程院窦士学院士。
2016年,获得了工学博士学位的我,再次回到母校看望曾经的老师,肖明院长热情地邀请我回到母校工作,极力向学校推荐我,于是我投了简历参加了面试,获得了我人生中第一份工作,也是我今后会一直从事的工作。此时的学校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正门进来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现代化的图书馆,我曾经就读的物理与电子工程系也升级成为了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我最关心的实验平台也有了很大提升。在我入职以后,学院先后建成了实验室54间,面积4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建有物理、光电、材料、电子、机电、智能制造实验实训室,3D打印、无人机、机器人等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建有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黄冈市智能停车系统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碳中和及化学储能材料工程中试基地等教学科研平台,太赫兹波谱与成像技术实验室,这些仪器设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学生们终于实现了做实验自由,可以沉浸式在实验室学习。
工作中,我也会跟我的学生们,也是我的学弟学妹们分享我的求学经历,这些经历或多或少可以给他们一些启发,让他们尽早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有一位今年毕业的24届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在大一的学业指导课上听到我分享的海外留学经历,让她萌生了毕业后出国深造的想法,在大学四年中她努力提升英语水平,认真学习各门专业课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绩点,在大四上学期顺利地获得了多所海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最终她选择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还有19届材料物理专业毕业生陈凯,他是我参加工作后教的第一届毕业生,他在硕士毕业以后就职于中兴通讯,目前是一名材料研发工程师。看到他们,让我想到一个词——传承,二师的精神在我这里传承给了新的二师学子。
2020年我就读的物理学专业获批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随后物理学专业有了优师计划,这让有志向成为教师的学子们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多教学资源。同时,我们在每年高考招生时,有了一张闪亮的名片,越来越多的考生报考我们物理学专业。有一次我在罗田一中招生宣传时,有家长咨询我们专业的就业前景,我说“我是这个学校这个专业毕业的,现在在这个学校当大学老师,您觉得这个就业怎么样?”当时家长就果断地在我们的拟填报志愿登记表上填写了物理学专业。作为二师人,我始终对学校充满感恩,希望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起我们二师的品牌。
20年前,我作为一名学生来到二师,2016年我作为一名教师在二师开始我的职业生涯,未来的20年我还会一直在二师,二师是我的起点,但不会是终点,因为一届一届的学生们会延续我的梦想,继续创造辉煌。相信在下一届校友代表大会,会有更多的优秀校友回来相聚,因为我们都是二师人,都有着二师精神!